校园记忆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系友之家 > 校园记忆

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 —— 刘光敏女士在仲跻昆逝世一周年追思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北京大学外院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行大家好:

 

       首先感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对仲跻昆的关心,他的学生时代、任教期间以至退休生涯、晚年治病时间,都得到了校、院领导相应的关心。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他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三部书:《阿拉伯文学史》《天方探幽》《阿拉伯古诗100首》(中阿对照本),这是他近20部著作、译作中最重要的三部书,前者已于3月29日获得“第二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之一等奖。后两本书也得到研究者们,尤其是学生们的喜爱。

 

刘光敏在追思会上发言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仲跻昆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暨《阿拉伯文学史》写作研讨会”,对于他的追思,我是难以言表的,悲伤难过寂寞孤独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我和他相处半个多世纪,还是感觉这时间怎么这么快、这么短!我最怀念的是我们彼此相守的平平淡淡小日子。然而今天,我还是应该谈谈会议主题的后半部分:即简单谈谈关于《阿拉伯文学史》,谈谈该书的成书过程吧。

 

仲跻昆画像

 

       他热爱文学,热爱阿拉伯文学研究事业。但凡要做好一件事情,热爱、热情,是做好这件事情的基础。他写这套书就是工作的责任心与个人爱好相结合,因而始终乐此不疲,辛苦伴随着欢乐。他写作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作品欣赏着,比如边翻译诗边自己朗诵品味。

 

仲跻昆、刘光敏年轻时的合影

 

       去年的此时,他住在医院里,躺在病床上,居然好几次对我说:“你去联系联系,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多好,我们一起来朗诵,来评论。”我劝他说:新冠疫情严重,医院都禁止探视,这事没有可能。

 

因新冠疫情医院禁止探视,刘光敏在手持望远镜在仲跻昆住院楼下眺望
 

       可见他的痴迷程度。

       

       他自幼热爱文学,在中学大学期间,爱看小说、爱朗诵诗歌,上大学,学习了阿拉伯文,当然就爱教书、爱研究阿拉伯文学了。他记忆力好,学习不费劲,业余时间多是看书看电影,还自有一套学习方法: 说是“多读书,学习不要求甚解,看外文书刊,不认识的字儿,也不要一一查字典耽误功夫,就跳过去,多多阅读,这个字,就会多碰到几遍,也就记住它的不同用法了,此时或者再查一下读音。”他还把这套方法介绍给他在武汉理工大学教英文的妹妹,他妹妹对他很是崇拜,认为这话有道理,又告诉了她的学生做参考。他在大学时代,就开始翻译一些短小的文章,豆腐块大小,或者是书本大小,发表于《北京晚报》或《世界文学》,笔名“中人”。

 

仲跻昆、刘光敏在第四届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国际翻译奖之荣誉奖颁奖时合影
 

       他说:“我爱阿拉伯文学,要好好研究阿拉伯各国文学家的作品,还是很费功夫的。”但他并不是一个非常刻苦的人。

 

       时间显得匆迫了,要干的事情太多了,于是他就不止一次感叹:“人如果能再活一辈子,或多活几辈子,我想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再搞对阿拉伯文学、文化的研究。”

       

       谈谈写作《阿拉伯文学史》的由来;

 

       1961年他留校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系里分配他的任务是:除教阿拉伯语言外,还教阿拉伯文学。那时候,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他就自己编写讲义。埋头苦读,开始了对于阿拉伯诗歌、阿拉伯文学的研究。

 

       一、翻译诗

 

       他开始零敲碎打地翻译阿拉伯的诗歌。他说:“我爱阿拉伯诗歌”,并以此为标题写文章,做演讲,有时候也朗诵。他翻译的阿拉伯诗歌,有长有短,约有千把首,用时拿出来,当然也积累成了《阿拉伯文学史》的素材、也成为编辑辞书、词典的素材,方便时,可单独成书出版,最早推出的是2001年的《阿拉伯古诗选》,去年补充篇幅再版。2017年,有关方面筹备出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典诗歌的时候,他一次就拿出了四本译诗,出版社考虑平衡,让他先出两本、再出两本。

 

      阿拉伯民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在这本《阿拉伯文学史》中,对诗歌的翻译与介绍占据了很大篇幅,上述准备工作就显得很必要了。

 

仲跻昆、刘光敏合影

 

       二、写词条

 

       做文学研究,为各种相关的辞书、词典写词条,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对外交流增多,一些辞书、词典相继出版,相应的阿拉伯文学部分应该列入。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外国名作家大辞典》《外国文学选编·亚非部分》《简明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学史》《比较文学史》《东方文学词典》《中外现代文学作品词典》《世界名诗鉴赏词典》《外国抒情诗赏析词典》等书的有关阿拉伯文学部分的章节、条目等,自然先后都落在仲跻昆的头上,他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史》(2015年)的序言中谈到过这个事情。他为编写词条搜集了资料,熟悉了阿拉伯的作家以及作品,这些对于《阿拉伯文学史》的相关章节的撰写,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他为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۰外国文学卷》拟稿的几篇文章,在慢慢提炼充实之后,就成为《文学史》相关内容的基本框架,他参加编撰的《东方文学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对阿拉伯的古代和近现代的文学都作比前较为详细介绍,也对《阿拉伯文学史》的成书大有助益。

 

仲跻昆、刘光敏合影

 

       三、写论文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不外乎两部分构成:资料和观点。阿拉伯国家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确定一个观察阿拉伯事务的立足点是很重要的,所以他还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进行了研究,寻找观察问题的立足点,并写过几篇论文。比如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编撰,写下了《丝绸之路长  长城通天方》一文,论述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为十几位同行出有关阿拉伯问题研究的书籍作序,而把这些序言拉出来,略作充实修改,便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论文。当然撰写对阿拉伯作家与作品的评介更是都在不言中。
 

仲跻昆参观北京大学阿卜杜拉沙特国王图书馆
 

       四、上面这些工作伴随着他的《阿拉伯文学史》的教学工作同步进行着,早期出现的是《阿拉伯文学史》油印讲义,薄薄的几篇纸,一个雏形吧,慢慢地变成厚厚的讲义,之后,就成书了,《阿拉伯现代文学史》出现了,得奖了,受到鼓励,接着再撰写《阿拉伯古代文学史》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有人问他:你什么时候动笔写 《阿拉伯文学史》的?他就难以回答了,因为这包含了一个过程,一个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过程。
 

仲跻昆

 

       这部《阿拉伯文学史》,时间跨度为1500多年,涵盖了西亚、北非广大地区20来个阿拉伯国家。于去年6月面世,于今年3月获奖。非常遗憾的是,他本人没有看到。好了,谢谢大家!

 

刘光敏

2021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