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访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留学访问

CAMEL进行时 | 2025 Winter Session 科威特之行(一)

前言

 

立足“一带一路”倡议,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拓展北京大学学生国际视野,加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指导的“中阿跨文化交流之路”项目(China-Arabia Multicultural Exchange Link / CAMEL-LINK)组织了2025年度科威特-埃及寒假会期出访调研活动。

代表团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卡布斯苏丹阿拉伯研究讲席教授付志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教授吴冰冰,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副主任廉超群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李睿恒助理教授指导,由来自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法学院等7个不同院系的26名师生组成。

围绕“区域联通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代表团于1月15日至1月25日期间访问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埃及首都开罗,参访两座城市的多所大学和学术机构、政府机关、中国驻外机构和出海企业,重点考察该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通道建设。

本次寒假会期旨在为关注中东地区以及地区重大热点问题的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开拓了解中东地区的内部视角,重点关注科威特、埃及两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实及前景。通过实地参访,北京大学CAMEL-LINK一方面期望在地观察体验能够为学生代表未来的学术志趣和职业发展助力,另一方面致力于将参访经历落地为扎实研究成果输出,为理解中东提供智识支撑。

 

1月15日上午,代表团一行飞抵科威特国首都科威特城,开启在科威特的5日行程。

 

 

Day 1

 

2025年1月15日上午,代表团师生科威特之行首站为图鲁斯中心(Torous Center)。图鲁斯中心是科威特本地独立的综合研究咨询机构,旗下拥有媒体平台、图书馆、出版社等部门。

中心创始人兼主席穆罕默德·胡莱夫·阿尔索纳扬(Mohammad Khulaif Althunayyan)对北京大学CAMEL-LINK代表团来访表示欢迎,并邀请代表团参观图鲁斯中心图书馆。穆罕默德主席表示,正如古语所说“求知,哪怕远在中国”,科威特与中国之间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丝绸之路促进了两国人员和知识的交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对中心的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本次代表团的情况。付志明教授表示,代表团希望能通过此访增进对科威特的理解,成为促进中科交流的桥梁。随后,代表团师生与中心领导座谈交流。

 

图片
图片

 

   代表团于图鲁斯中心

 

 

1月15日晚,代表团受邀参加由科威特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中科高校文化交流沙龙活动。付志明教授首先代表师生一行感谢中国文化中心提供的宝贵的交流机会。付志明教授强调,中科两国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并且当前仍有许多中国青年学生在科留学,发挥了两国间学术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代表团成员程雪玲、许政哲、王建坤用阿拉伯语向科威特师生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科威特高校师生也分享了科威特传统文化节庆,并期待两国持续增进文化交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最后,中科两国青年学子就求学经历、外语学习、日常生活等话题进行了热烈交流,表达了对增进中科文化交融的共同期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代表团于科威特中国文化中心

 

15日晚间,代表团还参观了科威特塔(Kuwait Towers),俯瞰科威特城市夜景。

 

图片
图片

  科威特塔夜景

 

 

Day 2

 

1月16日上午,代表团访问科威特大学海湾和阿拉伯半岛研究中心(Gulf and Arabian Peninsula Studies Center)。该中心致力于为海湾地区战略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对内收集、分析民意趋势,对外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制定全景式战略。中心副秘书长萨利姆·穆罕默德·穆塔瓦阿(Salem Mohammed Al-Mutawa)向代表团表示欢迎,期待进一步深化科威特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合作。付志明教授回顾了两校关系发展历程,指出双边师生交流的重要意义。吴冰冰教授回忆了学生时期在科大的留学经历,表达了重返科大的亲切感,并强调了在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开展在地化研究对理解科威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代表团成员还就科威特的基础设施建设、政治体制、法律法规、中科合作等提问,中心专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与科威特国情详细解答,加深了代表团成员对中科合作发展趋势与光明前景的认识。

 

图片

    吴冰冰教授致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代表团师生交流提问

图片

    付志明教授向中心副秘书长赠礼

 

随后,代表团访问科威特大学文学院(College of Arts)并与包括文学院院长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座谈交流。科威特大学文学院在语言学、文学、哲学等领域产出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术人才。

座谈期间,与会专家首先向代表团介绍了各自的学术研究兴趣、方向与相关成果,并就双方加强合作的具体路径交换了看法,表达了对未来通过项目合作与互访促进两国在教育文化领域合作的期待。在问答环节,代表团师生围绕阿拉伯经典文学作品、阿拉伯文学与“东方主义”、中阿比较文学研究、人工智能与文艺创作等议题充分交流,在交流间对科技对人文学科的影响等重要议题形成了更具象的认知。

 

 

 

 

 
 
图片

    代表团师生在科威特大学文学院

 

1月16日下午,代表团前往中建科威特独资公司进行参访调研。自2006年以来,公司承担了诸如科威特中央银行新总部大楼、大学城行政管理设施等一系列标志性重点工程的建设,展现了中资企业在海外建筑工程领域的卓越实力。

代表团登上写字楼高层,俯瞰科威特城全景,绵延的海岸线与地标性建筑科威特塔,现代建筑与自然风光遥相辉映。随后,代表团与公司助理总经理屈永刚展开深入交流。屈永刚助理总经理从司发展历程近年市场经营表现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三个维度对公司经营概况进行介绍。在自由交流环节,学生代表就中资出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社会责任、经营风险与挑战等方面积极提问,体会中资企业在海湾地区政策与营商环境下拓展业务市场的切实努力,激发了学生代表对于区域互联互通背景下中企如何有效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承担企业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与风采的思考。

 

 

代表团于中建科威特独资公司

 

傍晚,代表团师生先后参观了科威特烈士公园(Al Shaheed Park)和烈士博物馆(Al Qurain Martyrs Museum)。烈士公园内绿化完善、各类文化装置丰富多样,纪念碑和雕塑庄严肃穆,在缅怀烈士的同时,感受到科威特人民在历史重大时刻所展现出的英勇精神以及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伟大牺牲。此外,其间的宪法花园更结合巧妙的造型设计,将科威特宪法的历史融入景观,生动诠释了国家精神与法治文化在科威特的重要性。

烈士博物馆是基于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的“麦希莱小组”(Messilah Group)开展地下活动的据点原址修建,不仅保留了当时的战斗痕迹,还通过武器与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档案的陈列,再现了科威特人民的抵抗事迹。通过博物馆宝贵的一手历史资料和展览策划,代表团对科威特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综合、透彻的理解。

 

图片

    代表团于科威特烈士公园

 

代表团于科威特烈士博物馆

 

    

 

 

Day 3

 

1月17日上午,代表团到访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科威特钻井项目组经理李越对代表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中海油服在科威特的业务发展情况。作为全球油田服务行业中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专业公司之一,中海油服管理全球最大规模的移动式海上钻井装备群,运营全球第三大海洋石油支持船队,并且是全球第四家具备“璇玑”钻井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服务商。在科威特高度重视海上石油开采的背景下,中海油服利用其装备和技术优势,承接了科威特40年来首个海上石油钻完井开发项目,并逐步扩大了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

通过与中海油服科威特钻井项目组领导深入交流,代表团师生认知到中海油服的海外市场实力,加深了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的认识。双方还就中阿文化差异、跨文化沟通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访问结束时,李越经理向代表团赠送了“东方龙”国产钻井平台模型,并与代表团师生合影留念。

 

图片

    代表团于中海油服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代表团到访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科威特萨阿德阿卜杜拉新城基础设施项目部。中国葛洲坝集团科威特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振欢迎代表团师生的到来,并介绍了公司在科经营情况。科威特萨阿德阿卜杜拉新城基础设施项目(The South Saad Al-Abdullah Residential City Project)是科威特“2035愿景”中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军企业,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在两国经贸合作中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在区域设施联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交流讨论环节,代表团师生与公司参会领导积极交流,得到参会领导干部基于十余年深耕中东亲身经历的深入分享,受益匪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代表团于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

科威特萨阿德阿卜杜拉新城基础设施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