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 2024-10-10 12:00:00 来源:作者:
2024年9月28日,第三届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民主楼208会议室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项目、北京大学卡布斯苏丹阿拉伯研究讲席项目共同举办。
本届论坛聚焦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训练与实践,旨在通过经验分享、师长评议以及学术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本科生的学术思维和科研志趣,提升研究能力。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全体本科生参加了本届论坛,同时本届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与其他院系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代表与本科生同学讨论交流。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莅临现场进行点评与指导。
开幕式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北京大学社科部副部长林丰民教授,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老师,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副主任、长聘副教授廉超群老师,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及讲师肖坤老师、李海鹏老师、高山老师、李睿恒老师、孔雀老师出席论坛。付志明老师、林丰民老师致开幕辞。
付志明老师在开幕致辞中肯定了本科生论坛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对于本科同学们的期许,期望本科同学拓宽专业知识获取的渠道、积极关注中东国家形势、各国政策及历史背景并积极与老师同学探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种跨校跨学科竞赛、项目等,打开学术思路,进行学术训练,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最后付老师强调了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同学们应加强政治意识,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林丰民老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并论述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材课程建设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列举了学校和院系内的各种相应的创新性举措,鼓励同学们进行语言基础上的领域拓展和学术训练。
实践考察与田野调研圆桌座谈
论坛上午场由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硕士生许政哲主持,主要内容是实践考察与田野调研圆桌座谈。
首先,阿拉伯语系22级博士生朱晓姝、新闻与传播学院22级硕士生武思权、阿拉伯语系23级硕士生李如斐、阿拉伯语系22级本科生王理瑞珏结合CAMEL-LINK寒暑假两次会期分享海外出访经验,朱晓姝与李如斐分享了沙特的基本概况,并从中沙企业合作角度分析了中沙经贸合作的前景,同时结合书本知识对沙特的街景进行了介绍;王理瑞珏分享了目前伊朗的产业结构概况,尤其是目前伊朗正大力发展的制造业领域,并且王理瑞珏还分享了阿联酋的经济转型战略、跨区域的中东北非战略并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国企业出海的见解;武思权介绍了国际传播的新观念,包括人员、物资、知识的流动,反思了国内目前有关中东国家的错误报道,强调了在地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李如斐提出CAMEL-LINK的意义旨在基于在地体验形成自己对中东国家的理解,并欢迎全体阿语系本科生以及其他专业的同学参加。
随后,阿拉伯语系23级博士生邓纬琳、阿拉伯语系23级硕士生綦冠维、阿拉伯语系24级硕士生许政哲、阿拉伯语系21级本科生于欣雨进行了关于海外实践经验的分享。
邓纬琳分享了她在伊扎伊斯兰银行伊斯兰金融研修班的经历,并从经济、人文、政治、社会各角度介绍了阿曼2040愿景;綦冠维结合在阿曼的实践经验介绍了伊斯兰银行的职能与发展历史,并与传统银行进行对比;许政哲回顾了他两次在阿曼的实践经历,将自己的海外实践与学术经验相结合向大家展示了阿曼社会的不同面貌。
在国别和区域研究田野调查的心得体会分享环节,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博士生郭艺华与阿拉伯语系23级博士生张俊杰介绍了国别区域研究与田野调查的现状,鼓励大家从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思想文化、历史源流和文明传统等角度研究对象国别和区域的政治态势;同时郭艺华、张俊杰介绍了田野调查的常用方法,包括参与式观察、结构半结构化的访谈、焦点小组讨论、调查问卷等;最后鼓励大家积极与当地人多交流、获取一手资料。
最后,付志明老师、吴冰冰老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了评述。付老师强调了跨区域访问与国际传播在国别区域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期待同学们可以突破自己研究的眼界局限,不断地进行交流、积极外出访问、加深与在地社群的联系,并在访学过程中有所产出。吴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许,吴老师提出见多识广才能有自己的思考和知识体系,亲身观察真实境况才能打破认知框架与刻板印象;同时吴老师希望同学们增强问题意识,并强调了问题意识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科研项目圆桌座谈
论坛下午场由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硕士生李如斐主持。下午场包含五个环节,分别是科研项目圆桌座谈、“国家发展报告”团队展示、本科各年级班级风采展示、博恩奖学金颁奖仪式、山海云图奖学金颁奖仪式。
科研项目圆桌座谈分享的第一位同学是阿拉伯语系21级本科生孙睿阳,他介绍了自己获五四青年科学奖的论文《<披沙拣金记巴黎>:阿拉伯伊斯兰近现代思想萌生时刻的纠结与选择》,其中介绍了塔哈塔维的思想以及现代科学理性与伊斯兰思想的兼容。
第二位同学是阿拉伯语系21级本科生郭雨竹,她介绍了自己获的跨学科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奖的论文《2023 年巴以冲突媒介化研究:社交媒体与叙事博弈》,从框架建构、叙事策略、现实影响、政治冲突的媒介化对巴以冲突进行了分析。
第三位同学是阿拉伯语系21级本科生康小薇,她的论文题目为《探析2006年前后真主党对哈马斯政策调整》,从哈马斯真主党以色列冲突背景、真主党对哈马斯的策应对比分析真主党对哈马斯的政策调整,并分享了自己后续的研究计划。
在评议环节廉超群老师肯定了三位同学的示范作用,并对同学们后续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希望同学们带着研究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注重语言技能和针对性知识积累,通过参与科研实践带动语言学习;此外廉老师还从语言学专业的角度给予同学们指导,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判断文本形成的意识过程与社会政治过程,跳脱媒介本身立场的影响看到真实世界。
肖坤老师从历史的角度为同学们提出指导,包括在研究过程中要弄清事件如何发生、为何发生、有什么影响、如何避免再发生,同时广泛了解历史学家的史学观点,最终要脚踏实地对自己的研究负责,形成自己见解。
李海鹏老师对三位同学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科研与田野调查,通过大量阅读材料为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视角。
“国家发展报告”团队展示
交流讨论环节过后,论坛进入到“国家发展报告”团队展示环节,第一组是阿联酋国家发展报告,小组成员包括孙睿阳、康小薇、于欣雨。第一组分别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三个层面对阿联酋国家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解读,深刻解读了阿联酋外交的政策目标、阿联酋的也门政策、阿联酋军工军贸、国防工业、国家经济发展策略等。第二组是沙特阿拉伯国家发展报告,小组成员包括李达镐、许政哲、郭雨竹,第二组从沙特外交、对也门的政策以及沙特的经济城市与经济特区对沙特的国家发展进行解读。
在评述环节中,高山老师对同学们所付出的努力提出了表扬,并指出了一些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研究动因、数据来源的选择、文章中人名的使用规范等。
李睿恒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提示同学们在中东研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四个层次,即国家建构、地缘战略竞争、大国博弈和产业政策,同时鼓励同学们积极用好阿语系搭建的活动机制与平台,发挥专业优势,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努力。
本科各年级班级风采展示
博恩奖学金颁奖仪式
在博恩奖学金颁奖仪式中,廉老师宣读了获奖名单,并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获奖代表于欣雨进行了发言,表达了对老师们支持的感谢,并分享了自己在卡塔尔的留学交换经历,同时希望同学们夯实语言基础,在高年级阶段多多走出去与阿拉伯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知识,开拓眼界。
在山海云图奖学金颁奖仪式中,廉老师进行了奖项与评奖标准介绍,并宣读了获奖名单,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由北京山海云图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琳琳、副总经理韩跃寒为获奖同学颁奖。获奖代表孙睿阳、程雪玲进行了发言,随后范琳琳董事长提出了对于同学们的期望,希望同学们珍惜北大的资源与平台,同时分享了目前中国企业出海的现状,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利用阿拉伯语这个大舞台。
闭幕式
论坛最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老师发表了闭幕致辞。吴老师指出,同学们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设立发展目标,并不断成长;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改变思维结构和方式,更正思维盲区和误解;希望同学们都可以成为更优秀的人,实现更大的进步,最后吴老师对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和负责组织本次论坛的学生团队表示感谢。
文字 | 施睿萱 曾凡发 曾申奥
图片 | 付志明 李如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