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2021年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获得者张博桢访谈

张 博 桢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2017级本科生,现就读牛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系。其本科毕业论文《国际难民机制(复合体)与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政策》获得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廉超群)。

 

 

论文的题目如何得以确定?论文写作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特别经历?此外,关于本科期间的专业学习、海外交换等话题,有没有什么可供后辈借鉴的经验?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张博桢为我们分享他的研究经历,以及本科生活中的一些点滴。

 

论文写作:如何“应对裕如”

在谈到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时,张博桢提及了海外交流给予的启发:“在选题阶段,我当时主要有两个主题想要探讨。

 

第一个主题涉及国际难民机制和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问题:我其实一直以来都对难民问题比较感兴趣,不过2018年有幸跟随老师和CAMEL项目去黎巴嫩实地考察叙利亚难民营的经历激发了我对于叙利亚难民群体的持续关注和对于国际难民机制在叙利亚难民接收国失去应有作用的持续思考。

 

第二个主题涉及海湾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合作以及中美俄等国在海湾地区实行的疫苗外交,这也与我在疫情期间身处卡塔尔交流学习的观察与见闻密切相关。在与导师讨论之后,考虑到题目的可操作性以及我本科期间积累的关于难民问题和国际行为体的知识储备,我们最终选择了第一个主题。”

 

在具体回顾论文的写作经历时,张博桢首先强调的是“计划”的重要性:“从整体上而言,大家写论文的时间线从大四寒假开始,到次年的4、5月结束。在这期间,导师可能并不会非常持续地催促大家。而对我个人而言,我在大四的寒假完成了研究计划的制定,通过与导师协商讨论,最终确定了研究主题、完成了文献综述和研究提案(Research Proposal)的写作。实际上在我的论文写作期间,我的导师廉老师并没有催促过我,一般都是我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一部分论文写作之后发给他修改,我觉得这样可以确保导师提供充分反馈,也给自己提供了充分时间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

 

“时间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及早开始梳理研究计划,那么很可能论文的写作直到3、4月份才会开始,那样的话就会极大影响论文质量。此外,通过写研究提案,我们也能对自己的论文框架、以及需要运用的一些研究方法有一个大致的构想,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安排好论文各个部分需要的写作时间。如果没有一个这样的提案的话,很可能论文各部分的篇幅安排都会出现问题。”

 

之后,张博桢表达了他对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献整理”的关注:“大家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都会想结合一些自己在双学位、辅修或者其他领域获得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怎么统筹信息就非常重要——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自己梳理出它们的要点、并且把这些材料的出处都做好整理。就我个人的例子而言,我的毕业论文中有不少地方需要引用国际法的条款,或者国际组织的官方文件。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我看到了一些条款就会及时把它们记下来,这样自己在论文写作当中就可以很快地运用它们。”

 

最后,张博桢表达了自己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遗憾之处”:“我在本科期间的学习并没有很多地涉及到研究方法的问题,在当时实际上也还对所谓定性、定量方法不完全了解。我觉得大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关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左:2021年7月,北大毕业

右:2021年10月,牛津入学

阿拉伯语的“内和外”

在阿拉伯语本专业的学习以外,张博桢在本科期间还修读了国际关系学院的国际组织与国际公众政策方向的辅修。在被问到自己如何回顾阿拉伯语的专业学习与这一双学位/辅修学习的关系时,张博桢基于自己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后的经历,提出了自己对于专业学习的一些思考:“实际上,虽然我在本科期间修了国际关系学院的辅修,但进入牛津以后,实际上我的优势并不是所谓国际关系理论的知识,而是我的阿拉伯语的语言优势,以及对于中东国家国情的了解。”

 

“举一些例子,例如我们系有同学选修了光华的双学位或者经济学双学位,他们可能今后研究的问题是海湾国家的石油问题。对我而言,我研究国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那可能涉及到阿拉伯国家的国内政治或者外交政策,或者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这个时候,实际上相比于这一领域其他的同学,我们的优势可能就在于能够通过阿拉伯语,运用一些阿拉伯媒体的资源、阿拉伯国家政府的文件协助我们的研究:我在我的本科毕业论文中就引用了黎巴嫩宪法的一些条款。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阿拉伯语去和一些阿拉伯人建立联系,甚至进行直接采访。我觉得如果能把这些要素结合到自己的研究当中的话,会是很出彩的地方。”

 

“实际上,我觉得还是应该重视阿拉伯语本专业的学习——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重视,但进入大二大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这种重视度就降低了。我觉得这是很可惜的,因为阿语系实际上也可以给大家提供很多优质的资源。”

关于海外交换

“留学经历到底能对自己起到什么样的助益”这一问题,可能是很多人所关注的。在谈到自己在卡塔尔多哈研究生院的交换经历时,张博桢首先谈到了自己如何选择交换目的地,之后回顾了自己的留学经历所带来的收获:

 

“我觉得如果大家想出去交换的话,首先要对目标国家和目标项目的所在学校有一个整体的评估——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卡塔尔作为一个海湾国家,语言学习的大环境实际上不尽如人意:很高的移民比例导致日常生活中说阿语的机会很少。不过卡塔尔的项目的优势在于多哈研究生院与其它的卡塔尔大学不同,强调阿拉伯语交流与学习的重要性,她能提供很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几乎全都是来自各个阿拉伯国家。我有机会和不同国家的阿拉伯人交流,还可以学到不同国家的方言(笑)。此外,多哈研究生院的师资非常强,当时我的老师是一位约旦人,然后负责语言项目的项目主任是埃及人,他们的阿拉伯语标准语都说得很好。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旁听一些学校里其他专业的课程。”

 

“在卡塔尔期间,我花了很多时间与身边的阿拉伯人交流,事实上当地的阿拉伯人知道你会说阿拉伯语的话,就会对你非常友好(笑)。和他们课上课下的交流也可以给自己积累一些人脉和资源。此外,和授课老师的交流实际上也会很有帮助,我在申请研究生的时候,有一封推荐信就是多哈研究生院的一位老师帮我写的。”

 

在上述收获之外,张博桢也强调了基于个人需要做好权衡的重要性:“当然,大家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计划:如果说海外交换会挤占自己双学位学习的时间,并且你特别重视完成和获得双学位这一任务本身,那可能还是需要好好权衡一下到底去不去;与此同时,如果你觉得本科期间这样一段海外留学经历所带来的收获更为重要,那么我觉得不要放弃这样的独特机会,毕竟毕业之后,再想去阿拉伯国家持续地住上一段时间可能并不容易”

2018年8月,跟随付老师前往黎巴嫩进行有关叙利亚难民的考察(前排右二)

“功在平常”

在被问到就阿拉伯语学习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学习技巧或者学习方法时,张博桢再次强调了保持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首先,还是应当做到一以贯之地认真学习阿语。诚然,可能有些同学大四毕业之后就不会再说阿拉伯语了,但我觉得如果说本科四年下来在北大并没有学会说阿拉伯语,会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我觉得还是应当重视我们的阿拉伯语课程。”

 

“第二点,我从大二开始会利用课下的时间听阿拉伯语广播,然后看一些他们的新闻报道,直到现在我在牛津也会每周听两到三次阿拉伯语广播,每次30分钟左右。这种材料不用学术性、专业性很强,重点在于让自己及保持一定的语感。”

 

“第三点,我觉得在于保持热情,或者说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不管是文学、语言学、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只有树立一个兴趣点,自己才能有学下去的动力。最后一点,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好好利用阿语系的资源:CAMEL-Link的活动、大使来我们学校访问,这都是我们拓展视野、积累人脉的机会。”

 

在访谈的最后,张博桢鼓励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充分享受好和利用好北大四年的学习时光,也祝愿即将毕业的大四同学们论文写作一切顺利。

文 / 李如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