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届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论坛成功举行

       2022年9月24日,首届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外文楼103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项目、北京大学卡布斯苏丹阿拉伯研究讲席项目共同举办。

 

 

       本届论坛聚焦于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训练与实践,旨在培养专业本科生的学术思维,提升其研究能力。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全体本科生以及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优秀本科生代表共同参与,同时邀请了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代表与本科生同学讨论和交流学术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以及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莅临现场进行点评和指导。

 

参会师生合影留念

       本届论坛议程分为上午场硕博研究生代表就学术研究方法对谈和下午场本科生学术发言,议题包括阿拉伯语语言学、阿拉伯文学和中东研究等多个方向,并由阿拉伯语系教师现场进行点评指导。

 

开幕式:“学术贯穿始终”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副教授主持,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林丰民教授致开幕辞。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副主任廉超群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及讲师李海鹏、高山、袁琳、肖坤,博士后李睿恒、任宏智、孔雀出席开幕式。

 

       林丰民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举办首届本科生学术论坛具有开创性意义,有助于本科生培养学术思维,探索学术方法——“做学术要去读书,去思考,要根据你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整理出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表示,这种思维和方法不局限于学校内的科研,而是做好任何工作都需要的。

 

吴冰冰老师主持开幕式

 

林丰民老师致开幕辞

 

上午场:学术研究方法与谈

 

       上午场第一时段与谈主题为阿拉伯语言学与文学组(一),由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助理教授高山主持,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副主任廉超群长聘副教授评议。

 

       与谈人为北京大学硕博研究生黄嘉程、季雨亭和朱晓姝。黄嘉程以“阿拉伯语言学研究领域和方向”为主题,总结了阿拉伯语言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季雨亭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讲述了自己所选择的社会语言学方向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思路;朱晓姝立足国内阿拉伯文学研究的历程,并结合自身研究经历谈及了专业主体性的问题。

 

       随后,廉超群评议,指出语言学不是束之象牙塔中的学问,语言学所涵盖的认知交际属性和社会政治属性两个层面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鼓励本科生同学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把握学科专业的主体性,拓展语言学习和语言研究。

 

廉超群老师评议

 

       现场就该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吴冰冰抛出疑问——机器翻译能否取代外语学习?引发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思考:高山认为人与人之间对话的温度和情感是机器无法替代了,并借此谈及了阿拉伯语中方言的重要地位;林丰民指出,学习语言更是学习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能力;廉超群认为语言交流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问题,更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博弈和权力关系等因素,这些复杂的问题是机器无法应对的。

 

吴冰冰老师评议

 

       上午场第二时段与谈主题为阿拉伯语言学与文学组(二),由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博士后任宏智主持,林丰民教授评议。

 

       与谈人为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博士后孔雀、博士生张洁颖和汪柳云。孔雀以“阿拉伯文学研究文本”的选择为主题,讨论了阿拉伯文学研究中的文本问题;张洁颖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讲述了如何从文学作品中找到具有研究价值的话题以及如何分析文本;汪柳云围绕“文学论文的写作与应用”,讨论了学术写作的过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在随后的现场交流环节,主持人任宏智提问:如何克服对艰涩难懂文本阅读的畏惧感?阅读方式应如何选择?孔雀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读者的阅读目的,并建议同学们先尝试中阿对照阅读,循序渐进,而后能做到对照原文和译本,发现翻译的瑕疵。

 

林丰民老师评议

 

       林丰民在评议时指出,三位与谈人的分享帮助同学们对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形成了大体的认识,并提到文学研究的幸福之处在于文学研究能带给人阅读的快乐。他鼓励同学们培养文学兴趣和阅读习惯,并且热爱阿拉伯语学习。

 

       上午场第三时段与谈主题为中东研究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由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博士后李睿恒主持,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助理教授李海鹏评议。

 

博士生张若枫发言

 

      与谈人为北京大学硕博研究生代表张若枫、马琰琪和邓纬琳。张若枫围绕中东研究的四个层次,帮助同学们形成了对中东研究的体系性认识与框架结构;马琰琪结合自身读研和工作经历,分享了自己来北大阿语系读博士的心路历程;邓纬琳论述了多语种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多语言学习对开展中东研究的综合性优势。

 

       在随后的现场交流环节,来自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的20级本科生李贝琦向张若枫提出了自己在四个层次具体研究时界定上的困惑,张若枫指出四个层次间是互动而非割裂的关系,关键取决于研究领域侧重哪个方面。

 

       最后李海鹏评议,把三位同学谈及的内容概括出了一个核心要点——比较优势,鼓励大家发挥语言能力的优势,研究学科硬核问题,培养阅读、写作和思考的习惯,并立足实践,知行合一 。

 

李海鹏老师评议

 

下午场:本科生学术发言

 

       下午场本科生学术发言的第一组由博士研究生陆必纯主持,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袁琳老师点评。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金瑞卓、杨贺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陈远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柴伟东、北京大学的赖丹鸿先后以《浅析“9·11”事件后(2001-2011)西方视角下的阿拉伯民族形象及其建构路径》、《“萨勒曼新政”下沙特阿拉伯宗教治理改革及其挑战》、《埃及失业问题研究》、《摩洛哥移民现状及影响》、《阿尔及利亚内战爆发根源研究》为题做了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金瑞卓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贺天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陈远航发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柴伟东发言

北京大学赖丹鸿发言

 

       在随后进行的现场互动交流环节,吴冰冰围绕学术概念界定、观点论证、建言献策等维度就五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提问和点评。他指出,本次学术论坛是开放式的交流,学术批评也是交流的必要环节。汇报同学认真思考和回答了吴老师的提问,并表示将根据老师的意见和指导进一步思考和完善论文写作。

 

       最后,袁琳对该时段的本科生学术发言做出点评。她肯定了大家论文选题所具有的挑战精神,都关切了阿拉伯世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但是研究当代阿拉伯世界面对的现实问题时,多学科的研究框架和研究路径是必须的,对于研究者而言多维度深层次认识问题是必要的。

 

袁琳老师评议

 

       本科生学术发言的第二组由博士生丁恒瑞主持,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博士后孔雀点评。

 

       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杨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王怡童、北京大学的宋元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蒋一鋆、北京语言大学的李辛澎先后就《〈死信〉中阿拉伯离散群体的身份认同困境》、《小说“月亮女士”中女性形象探析》、《伊本·西那“哈义·本·叶格赞”中的“人”》、《中古世纪统治者文化形象与文化黄金期——以唐太宗和麦蒙为例》、《推动中阿文化交流,青年大有可为》做了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杨沁发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怡童发言

北京大学宋元钰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蒋一鋆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李辛澎发言

 

       现场互动环节,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了点评,并提出知识输入和输出的问题,鼓励大学生专注于学术研究,在有效高质的输出之前,加强输入,做好学术积累。

 

付志明老师评议

 

       最后,孔雀对本组的本科生学术发言做点评。她分享了自己的留学经历,提出交流过程和理论形成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雀老师评议

 

      论坛期间,阿拉伯语系本科生学术项目“阿联酋国家发展报告”研究团队进行了报告展示,团队成员由博士生张若枫、硕士生邓纬琳、本科生李如斐、沈子添、李钰滢、王心怡、许政哲组成。他们分别围绕阿联酋的对外政策、产业结构与经济多元化、投资政策、新能源产业与气候变化政策、能源结构等介绍了阿联酋的国家发展情况。

 

本科生学术项目团队展示

 

闭幕式:“立志高远,做好规划”

 

      论坛闭幕式由廉超群主持,吴冰冰致闭幕辞。吴冰冰对本科生同学提了三个期望:第一,要立志高远,即立志成为国际化高端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做学术研究来提升自己;第二,在北大阿拉伯语系做好四件事,即语言学习、阿拉伯人文研究、中东问题研究和国际交流;第三,培养自主发展的能力,约束自己,提升自己。最后,吴冰冰祝愿大家在阿拉伯语系生活开心快乐、好好学习,收获成长。

 

吴冰冰老师致闭幕辞

 

       本次本科生论坛克服重重困难,采取线下为主、线上结合的形式,完成了阿拉伯语专业本硕博学生学术联动,本科生参与学术,了解学术,培养学术能力的目标,这既是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一以贯之的教学目标,也是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任务和使命。

 

 

文案 | 张帆

审校 | 付志明、廉超群、李睿恒

图片 | 付志明、孔雀、李睿恒、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