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疫情观察之美国】冬天过去了,夏天呢?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毕业生王倩茹从美国给我们发来疫情观察。

 

      慌乱登场

 

      1月21日,我所在的华盛顿州确诊全美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患者是近期有武汉旅行史的华人,居住在距西雅图不到100公里的斯诺霍米什县。当时正是武汉病例集中爆发期,华州出现确诊病例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心思还是被国内的疫情发展牵动着,七上八下。10天后,白宫宣布禁飞中美航线,在过去14天内有中国旅行史的非美籍或永久居民被拒绝入境。到了2月底,华州和加州还是相继爆出更多确诊病例,并出现没有旅行史的社区感染病例。距西雅图约15公里的柯克兰市一所养老院Life Care Center多名老人和医护人员被确诊感染,并引起多名老人死亡。此时,我才切身感受到,关注了一个多月的新冠肺炎已经离我如此之近。

 

柯克兰生命护理中心,华州新冠肺炎集中爆发地(图:网络)
 

      华盛顿大学的一位流行病学家Trevor Bedford对华州的确诊病例进行了传播链和基因突变研究,指出病毒已在华州传播六周之久,潜在感染人数已达600多人,而当时的官方确诊病例只有几十例。也许是因为一直关注着国内疫情发展,清楚严重性,当地的华人社区最早做出反应。很多华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从2月底开始便选择尽量在家办公,孩子请假,减少外出,并开始采购口罩、消毒用品。然而美国大部分人依然把新冠当做大号流感对待,并不重视,我所住的小区业主委员会还发邮件调侃说,有许多人都因病毒而去世,但99.9%的人都和病毒共存数月却毫发无伤,所以我们怕什么?(不知道发这封信的人现在作何感想。)

 

Trevor Bedford的模型分析了华州第二例(社区感染)的基因突变情况,

确认第二例和华州第一例新(输入病例)属于同一条传播链,且经过至少3次变异。(图:网络)
 

      虽说中国早在1月初就定期向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通报疫情,武汉的封城也为世界赢得不少时间,但美国显然还没做好准备,给人一种疫情到来,被慌忙推倒台前的感觉。一开始,新冠测试也有诸多限制,很多有症状的疑似患者,因为没有中国旅行史,被拒绝测试。直到3月初,CDC修改检验标准,测试才不再限制在有中国旅行史的疑似患者。但因为测试能力不足,还是有许多有症状的人得不到确诊、治疗,继续在社区流动传播病毒。当时在Tweeter上看到一位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抱怨自己有疑似症状,希望接受检测,按照官方指引联系了所有的相关机构,却被当作皮球踢来踢去,始终得不到检测。在这期间,西雅图附近另一所养老院再次出现集中爆发,使得华州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一骑绝尘,坐稳了全美第一的位置,一度成为美国新冠肺炎的中心。 

 

      美国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形态,在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依然混混沌沌时,华盛顿大学、盖茨基金会和亚马逊等科技公司已经迅速反应,着手扩大测试能力。在官方试剂盒只能日供应200例时,华大实验室已具备1000例/天的测试能力;盖茨基金会和亚马逊联手启动SCAN计划(Seattle CoronavirusAssessment Network),由盖茨基金会牵头研究新冠病毒传播,并研发居家测试盒,亚马逊则提供物流支持,送取试剂盒。得益于本地科研、科技巨头的支持,华州的测试能力在爆发初期领先于全美其他地区,但这也导致华州的数据一度非常揪心,引得国内亲友担忧。 

 

      各显神通的抗疫战

 

      3月11日,WHO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流行病。华州、加州等地区陆续宣布学区关闭,旧金山成为全美第一个宣布“就地避难”(Shelter-in-place)的城市,北加州其他几个城市也纷纷跟上。“就地避难”一般是为了应对突发状况,例如龙卷风或枪击事件,要求大家就地躲避,但在新冠时期,这和“蹲家令”(Stay at home)一样,意思是让大家老实呆在家里。美国是联邦制,州政府的权力很大,在疫情爆发初期,各州反应也不一致,而各州的举措直接决定了后来疫情的走向。加州的应对措施是最快也最有力的,早早地让大家减少外出,所以,虽然加州也有不少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目前情况仍然比美国东部好很多。华州落后一些,之前只是要求保持约2米的“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直到3月下旬,州长才宣布“蹲家令”,让我们提心吊胆了好长时间。好在从3月初开始,西雅图各大公司都开始鼓励员工在家办公,在“蹲家令”生效前,我们已经在家待了3周,除了有时去附近公园散步,大部分时间都不外出,超市采购也尽量避免,应运而生的是各种外卖和超市送货平台。以前一直抱怨美国生活不如国内便利,羡慕国内“足不出户,吃遍全球”的便利,因为新冠,我们赶上了国内的脚步,也算是在这个充满忧伤和焦虑的时期的一点点甜吧。

 

      随着确诊病例增多,医院也开始准备应对。华州征用球场等空旷公共场所搭建“美版方舱”,但和国内不同的是,“美版方舱”是用于治疗非新冠肺炎患者,以释放医院的病床,用于诊治新冠肺炎患者。医院的医疗物资纷纷告急,各州政府开始各显神通满世界找资源,医院也开始向社会求助捐赠口罩、防护镜和防护服等医疗物资,还有医院提供口罩材料,召集志愿者缝制后送回医院。有许多人好心人帮忙,但我总担心缝制口罩这种事有风险,万一自己是无症状携带者,缝口罩的时候染上了病毒,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当地的华人团体也发动资源从国内购买物资支援华州医院。就在一个月前,同一群华人团体还在全力在美国寻找医疗物资驰援武汉,所以大家都玩笑着说,新冠这场战役,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其实这也是海外华人的一种常态吧,一面牵挂着自己的祖国和同胞,一面在旅居地和当地社区共命运。 

 

      3月中下旬,随着欧洲的全面爆发,东海岸的纽约超过华州和加州,成为了美国的风暴中心,保持着几乎每天至少6000例新增的数量增长,死亡率高达18%,周边的纽泽西、麻塞诸塞也是数字惊人。华州很快从确诊和死亡病例双第一跌出了前十,每日新增率在7%左右;加州虽然也是重灾区,但是好在医疗资源充足。西雅图的科研机构IHME(Institute of Health andMedical Evaluation)建模预测各州的疫情发展及医疗资源状况,华州和加州的医疗资源相对充足,足以应付预测的疫情高峰,而纽约则有很大的医疗资源缺口。我想,一方面是因为纽约人口密度大、公交系统发达,防止疫情扩散难度大,另一方面,大概也是早期各州的抗疫举措开始显现出成效上的差别了。 

 

加州、华州和纽约的医疗资源使用情况

(图:https://covid19.healthdata.org/united-states-of-america)

 

      3月中,我因疑似中耳炎,冒险去见了一次家庭医生,看到前台、护士和医生都戴有医用口罩,护士和医生还配备了护目镜和手套。家庭医生说,医院根据病症进行分诊,在物理上分隔疑似新冠病例和其他患者的就诊途径,避免就诊时感染其他患者。这让我放心了许多,一是看到医疗物资应该还是充足的,不知是新闻和社交媒体过分夸大还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二是觉得分诊的方式很好,避免交叉感染。就在前两天,华州宣布医疗资源足以应对高峰,将联邦政府分派的400台呼吸机送去纽约,刚建好的野战医院也拆掉,支援另一个州,看样子华州的状况在渐渐好转,倒是纽约越来越让人揪心。发微信慰问了在纽约的朋友,感觉大家还很淡定,老老实实蹲在家里,也没出现物资紧缺,但真是有一种各自保命的悲伤感。

 

      自娱自乐的宅家生活 从2月底至今,我们已经抗“疫”宅家1个多月了,华州的学校要关至本学年结束,“蹲家令”也延长至5月底,估计宅家的日子还要持续一阵。虽然州政府要求大家待在家里,但是并不限制外出,还是有人去超市采购,或者在户外散步。西雅图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冬天,阴雨连绵、日照时间短,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夏天。随着最近天气变好,外出散步、骑车的人变多,戴口罩的人并不多,但大家都很自觉地保持6英尺(约2米)的距离。这时候,大农村人口少的优势就显现了,还能出门放风,比国内的伙伴幸福太多,很知足。超市还算物资充足,除了纸、消毒用品、米、面等物品限购,其他与平常无异。有趣的是酵母成了紧俏品,看来大家都以烘焙打发时间。 这个特殊的时期是对人性的考验,众生百态见了不少,也见到很多暖心的事。为了保证老人能够够买到物资,并减少感染风险,超市都纷纷设置了“老人购物时间”,号召把每天早上开门的第一个小时留给他们,社区也纷纷响应,自觉错峰购物;为了保证社会正常运转,一些关键行业,例如物流,还是在冒险开工。一些家庭把自己囤的口罩、手套和免洗洗手液(现在都是稀缺物资)放在门口,送给快递员,用于自我防护;不少社区还默默组织符合“社交距离“”的娱乐活动,比如每一户都在家门口放上小熊,让孩子们“寻宝”,给小区里的“失学儿童们”带来快乐。


      抗疫,然后呢?

 

      随抗疫越来越走向正轨,大家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了疫情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新冠肺炎的爆发对经济的冲击很大。因为要保持“社交距离”,除了超市、药店等必要的行业,其他商户都被迫停业,餐厅禁止堂食,只能外卖。许多餐馆面临着停业的风险。好在有外卖平台,还能勉强维持。但其他的行业就岌岌可危了。旅游业受到重创,大量游客取消订单,很多中小酒店被迫关闭,航空公司收入锐减,上周读到一篇报告,如果政府不伸手救援,下个月美国所有的航空公司都会破产倒闭。因为学区停课,一些托儿所、私校减少甚至没有了收入来源,妞的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幼儿园在申请无息贷款,确保能够支付老师工资,看来也是有不小的压力。企业经营困难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失业率上涨,华州的失业人数在3月14至21日短短一周内上涨了800%.。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和国人不同,大多是“月光族”,没有什么存款,失业就断了现金流,没法支付各种账单,形成连锁反应,导致下游企业或个人现金流断裂。3月27日,特朗普宣布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给予低收入家庭和个人一次性经济补助,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按人数追加补助,在短期内能缓解压力,但如果疫情继续发展,“蹲家令”继续施行,一次性的补助也只是杯水车薪。

 

      经济压力随之带来的是社会安全问题。失业率高居不下必然导致社会动荡,亚裔一贯温和的社会形象会使华人和其他亚裔群体成为攻击的目标。我所在的城市在新冠肺炎爆发后,华人申请枪支率上升了300%,也反映出华人的心理恐慌。

 

      更长远地,新冠肺炎也许会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抗疫的需要、各国对抗疫资源调度的反思,也许世界会往一个相对封闭的方向发展。这个抗疫的冬天过去了,到了夏天,我们该走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