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疫情观察之伊拉克】疫情防控下的巴格达营地工作生活小记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2000级校友陈昱臻从伊拉克发来她的疫情观察(后附伊拉克疫情常用词汇翻译)。

 

      我在伊拉克巴格达东部Madain区的一个国家石油公司的营地工作,自2月29日,由于新冠病毒肺炎传播导致巴格达疫情加速恶化,新增4例确诊病例,巴比伦省新增一例确诊病例,全国累计确诊13例。HSSE发部了项目疫情防控应急指令:项目公司启动二级应急预案——分区域属地管理基础上,设立中方专属区域,实行分餐制、分散办公,中方人员禁止跨区域流动,限制专属区域内中方人员与当地人接触。

 

      从这一天起,所有在营地人员都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严防严控的措施。我作为公关部在现场的负责人也不例外,积极投身到响应公司防范疫情号召,遵守二级防疫管理的行动中。

 

营地基本上都是白色彩钢板房,号称“白居易”,自然条件通风干燥,比较利于防疫


      首先,我们公关部门的当地雇员比较多,共有14人,从这一天开始以后,他们就不可以再来营地上班了,我紧急通知他们这个消息以后,每一个人略微显得焦虑和不舍,经过我的安慰疏导,他们慢慢放宽心情,并表示在家也好好工作,包括翻译每天的信函,整理资料等。部门的几个女生尤为依依不舍。我帮助她们办好电脑借出手续,收拾好物品带回家工作。

 

 

      由于伊拉克境内疫情传播和扩散速度较快,我们天天通过电话向当地员工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并每日清晨汇报在HSE健康观测群里面。我经常给他们发阿语版的防护手册、宣传视频等。虽然员工都见不到面,我积极利用Whatsup等软件动员他们搜集疫情相关消息。比如当地的政治人物、卫生部部长的表态等等,部门雇员都很认真,每天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新闻,有多少人是确诊的?都是来自哪里?当地自媒体对政府有许多的抱怨,认为政府在核对确诊人数上面水分非常大,疑似患者的家人也没有隔离,采取措施较少;即便封闭了口岸,还有很多不受约束的从伊朗入境的宗教团体等;市场上口罩等防疫物资还是很稀缺,被某些集团垄断了谋取高额利润,一盒普通医用口罩50只市场价格15-20美元……

 

 

      其次,防控在不断的升级后,中方营地和外面MDOC的伊拉克人办公区之间修建了“隔离墙”,我戏称为里西湖和外西湖,当然平时接触也更加小心了,我一般不仅带上口罩,还戴上护目镜甚至手套,才能与他们隔着大铁门对话。伊拉克人习惯纸质版交递信函,我要求他们发电子版,如果确实有必要交纸质版的话,我也带上手套接收文件,收到文件以后先拿沾了消毒洗手液的湿纸巾抹在上面消一遍毒,再去扫描发送或存档。

 

      在外联工作方面,因为现在与当地员工接触有限制,平常要追踪的信函很多,只能通过电话,我们部门充分运用whatsup等手段,设立了追踪信函的群、征地事务协调的群、部门通讯包括疫情搜集的群,保证每天任务的及时跟踪,了解进展。一些难处是以前要当面才能说清楚的现在也尽可能用电话来讲清楚,比如征地的问题,我在手机地图上截图并用手写笔把它画出来发给雇员去现场了解情况。相信多沟通,办法总比困难多。把他们保护好本身也是给我们自己的保护,偶尔讲话或者交接文件还是会与他们有所接触,为此,我时常叮嘱他们戴好口罩手套,经常更换,少去人多的地方,千万别大意!他们安全我们也放心。

 

      部门在家办公的员工,每天要完成必要的翻译任务,晚上做翻译,白天忙家事,这也可以理解,一大家族在特殊情况下他们肯定要照顾,本地人谁家不是十几口的大家庭,所以我不会强行要求他在办公的时间必须上班,但是每天工作量要保证优质完成。互相理解和支持是中伊友好的桥梁和基础。第二天早上国内的同事在家里审阅完翻译,校对以后发给行政部处理,如此保证第二天上班之前,各部门就收到有关的伊方来函和译稿了。

 

 

      第三,营地帮厨工作是疫情防控措施下一个重头戏,每周非生产的各部门轮岗。劳动干切菜的时候,我曾不小心把手指头给切破了,但我觉得不能退缩,这是特殊时期应尽的义务,为厨房师傅们减轻压力,给营地的人员服务,每次洗摘完一大盆菜,或是剥好一大盆大蒜都有满满的成就感,感到“劳动真光荣”。我还会抽空多去几次,有的男同事不喜欢来帮厨,我就劝他说“很多大厨师都是男生,男人做菜烧饭比女生更有天分,我们也趁此疫情期间的特殊机会,多学一门洗菜切菜做菜的手艺,不是挺好吗?”由大家亲自动手,精心挑选洗切的食材,又由大厨炒制的饭菜似乎味道比以前都好了几倍,在当前伊拉克实施宵禁,物价普遍猛涨的情况下更觉珍惜了。各部门留守人员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同事间常常互帮互助,分享一些小零食,比如薯片,袋装小甜点、干果,还有国内带来的茶叶等等,当油田管理部的同事吆喝着“大家来篮球场帮忙搬菜、抬水喽”,各部门都派出人员立马停下手里的工作集体搬菜,真可谓“患难见真情、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起剥大蒜,每次手剥到发辣,罐子摇摇水泡大蒜,五花八门,“蒜”你狠
 

      3月12日,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张涛陪同中国红十字会援伊医疗专家团队来到油田现场检查指导防疫工作,参加完活动,我们心里面感觉吃了定心丸似的,想家和对伊拉克疫情泛滥的忧虑一扫而空。大使表示中国驻伊使馆将是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最坚强的后盾,广东红十字医疗队的专家组讲解也让我们抗击疫情的信心大增。对于下一阶段预期仍不能回国,大家的忧虑并不是很多,我们更着急项目的平稳运转、外输环节的打通、保障产量提升等,齐心协力做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仍旧是油田发展当前的第一要务。

 

广东红十字会真是暖心到家,标语看了让人落泪,这两个月以来的不安顿时化为乌有。“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愿归来无恙山河好,来自祖国母亲的关怀”
 

      第四,经过这段时间疫情跟踪,对比其他许多国家的表现,伊拉克人民展现出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底蕴。例如虽然政府允许合法的持有枪支,但是并没有呈现美国人那样囤积枪支的过激反应。他们素来是宗教大国,在防范疫情面前,他们与韩国人疯狂参加基督教会活动比起来更理性,能够保持相当的理智和定力,较大的宗教活动日聚礼都取消了,群众主动避免参加宗教聚集,超过了我之前的想象。对比意大利人的反抗政府大量外逃疫区的举动,伊拉克人深知本国医疗条件的落后,服从政府指挥,在政府宵禁令下后,人们都在自己所在的区域自动隔离,堪称“战时状态”。此次中国援伊医专家团队为伊拉克带来了大批防护装备和药品,更重要的是现场指导防疫工作,分享抗疫经验,伊拉克卫生部非常重视,几乎全盘接受,包括隔离居家办公,封锁口岸和城市间道路,提供集中隔离救治的医院,并在中国的帮助下建立了进行病毒检测的核酸实验室,提高单日检测速度和范围。

 

25日,中国援助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式成立开始运作,每天可检测1500多例患者。
 

      此外,在医疗资源非常稀缺情况下,仍然能有相当多的治愈案例,我对伊拉克人的尊重更是油然而生。这有可能跟当地流传的传统自然疗法有关,阿拉伯古典医学类似于中医,在公元1000年左右盛行于整个中东,著名医学家伊本·西那所著的《医典》建立了系统的阿拉伯医学体系,两伊在民间流传的草本药物治疗对于轻症治疗有一定的作用。阿拉伯人也相信大蒜能去除病毒,至少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工作之余和办公室女孩子一起剥大蒜
 

      最后,为了舒缓紧张的心情,我开始充分关注营地环境,虽然是个小小的营地,一年多风吹雨打,外面的种子已经将它变成了一块适合生长的热土,白色的一排排集装箱后面管道渗水的地方不仅有野菜也有草药,各种各样的野菜杂草生长旺盛,展现了大自然勃勃的生命力,也多少打消了我们对病毒的心理畏惧。我没事儿去翻一些杂草,看看有什么值得用的,比如说蒲公英、荠菜之类的,摘下蒲公英的叶子煮水喝可以提高免疫力的,蒲公英具有消炎抗毒疏通肝气多种功效,野菜也有的被大厨选中上了食堂的餐桌。我还利用食堂的资源做了醋泡生姜、蜂蜜泡柠檬等与周围同事分享,同事们很欣赏这样食疗提高免疫力的措施,都是非常天然的食品,也不会占用现有HSE宝贵的医疗的资源,平常吃一点,今年一直没有得过普通的感冒更别说发烧了,真是一举多得。营地为了尽可能减少与外面接触的次数,有一个同事比如说有落枕、脖子疼的毛病就来找我,说让我帮他治治,我正好带了一个经络堂的扣痧拍,一次就把他落枕的毛病给治好了。

 

 

多种类型的蒲公英,不愧是两河流域,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公司领导高度关心现场的中伊方员工,从防疫隔离、心理卫生、物资保障等各方面给与的高度重视,坚定了我们在一线奋斗的勇气和信心,一首小诗表达此刻的心情:

 

墙头滴翠雨,滚网映朝夕;

新冠病毒虐,伊国难以避;

东巴有坚守,隔离得大力;

困难化乌云,祖国请放心。


附图
 

 机场混乱的防疫检查,3月20日以后,所有机场停飞航班了

 

Dr.Mustafa Mahmoud医学教授(埃及著名的一位医生,哲学家和作家,1921年出生,已故)他有一段哲学论调讲防控,“世界上分两类人,一类是在日夜奋斗寻找治疗方案的人,另一类是把命运交在别人手里的人。”(长得挺像钟南山)

 

中国来伊拉克帮助防疫的红十字医疗队竟然在巴士拉遭遇车祸幸好无伤亡,愿真主佛祖都保佑他们!!

 

石油部在视察,加紧酒精等消毒剂的生产(石油部管的真宽泛)

 

最高宗教领袖希斯塔尼代言人发布的号召救治病患为当务之急,要为所有医务人员提供方便。

 

      最后是干货分享,以下是作者整理一些官方材料中比较常用的疫情期间有关词汇,供同学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