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欧洲—中东形势研讨会1


201529日,由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北京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和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合办的“欧洲—中东形势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第二会议室正式召开。原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前巴勒斯坦驻华大使穆斯塔法、卡塔尔驻华使馆的加法尔先生,来自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的罗红波研究员、赵晨研究员,俄罗斯东欧研究所的郑羽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李国富研究员,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付志明教授、林丰民教授和吴冰冰副教授等多位中阿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就当前欧洲与中东国家关系、尤其是《查理周刊》事件对欧洲—中东关系影响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座谈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吴冰冰副教授、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罗红波研究员主持。
\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查理周刊》事件对欧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欧洲和中东长期的传统关系;也不能把它当做是一个恐怖组织对欧洲发起的攻击,因为恐怖组织的目标和基地还是在中东,它对中东造成的危害远大于欧洲。当前,“伊斯兰国”在中东控制着一定的领土和资源,也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在短期内很难将其消灭。 欧洲与中东国家文化联系由来已久,但欧洲在中东地区殖民经验对这一地区造成的复杂影响也不容忽视。针对当前中东局势,中国和欧洲国家有必要加强双边交流与合作,无论是在反恐领域、还是“一路一带”建设方面,中国都有经验可以和欧洲国家分享与交流。 \     《查理周刊》事件将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与阿拉伯国家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因为该事件涉及到欧洲穆斯林移民及其现状这一敏感话题。在如何对待穆兄会的问题上,欧美现在面临着价值观与近期利益间的冲突:欧美都认为今后中东的出路还是要寄托于穆兄会似的温和伊斯兰力量,但塞西的军事政变将埃及革命带来的希望扼杀在摇篮之中,现在整个埃及又回归了专制军人统治;同时,欧美国家又密切关注着萨拉菲、瓦哈比等其他更保守伊斯兰力量的发展方向。因而,欧美与中东之间的纠缠还会继续下去,短期内难以解决。这次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可能引起欧洲两方面的关注:一个是对恐怖主义的关注,另一个是对伊斯兰教的邪恶化、排外和种族主义的关注,而后一趋势可能进一步对欧洲国家与其穆斯林移民关系造成消极影响。在多民族多文明和谐共存的问题上,中国在西部地区的社会政策、发展成就完全可以为欧洲国家提供一个样板;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汲取欧洲在这方面的教训,避免对伊斯兰教的刻板印象甚至妖魔化,在“一带一路”计划的背景下将西部民族融合、发展置于首要地位。 另外,在关于俄罗斯对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政策和关系问题上,与会学者指出,0203年俄罗斯中东政策的回归与加强尤其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在中东地区扩大影响是俄罗斯全方位外交、恢复大国影响力的需要;2007年俄美关系破裂后,中东地区成为俄美两方博弈的筹码,是俄罗斯对美国外交反击的工具;中东是俄罗斯主要的军火市场之一,叙利亚塔尔图斯港更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唯一保留的海外军事基地;最后,推动中东地区无核化,可以避免核武器向北高加索地区扩散。2010年阿拉伯世界动荡爆发以来,俄国试图通过介入冲突调节扩大其地区影响力,但这一尝试又受到美国的地区影响、与阿拉伯产油国竞争关系、地区固有教派矛盾、车臣局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鉴于当前俄罗斯深陷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制裁,可以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影响短期内将有所下降。
                \
 会议上,学者们还讨论了阿拉伯变革以来欧盟与中东国家的关系问题。自1995年以来欧盟先后对中东、北非国家推行了“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EMP)、“欧洲睦邻政策”(ENP)和“地中海联盟”(UFM)等三个政策工具,但出于种种原因都未获得成功。2010年阿拉伯变革爆发后,欧盟在地区问题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特别是利比亚战争中法、英率先发动战机对卡扎菲政府目标展开轰炸;这种支持政权有效更迭的理想主义行为,最终也在也门、埃及、叙利亚等国导致了更深刻的政治悲剧。因此,可以说欧盟的中东政策同时含有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路径。缺乏明确的战略思考,且受美国中东政策重大影响。 在自由发言时间,出席研讨会的中阿学者就大国影响与中东局势走向、伊斯兰国宗教思想渊源、中东恐怖主义对欧洲的可能影响等热点问题展开了开放式的交流和讨论,并就中国在中东地区角色问题各抒己见。(李海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