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卡塔尔多哈研究生院历史学教授艾迈勒·艾扎尔于北京大学举办讲座《要古巴,不要美国:“全球六十年代”与桑给巴尔的解放》

     讲座回顾

      2024年11月4日上午,“北京大学中东研究系列讲座”之《要古巴,不要美国:“全球六十年代”与桑给巴尔的解放》于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317教室举办。本次讲座由受邀来京出席北京论坛的卡塔尔多哈研究生院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历史学教授艾迈勒·艾扎尔(Amal Ghazal)主讲,由北京大学阿语系助理教授李睿恒主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阿语系副主任廉超群长聘副教授、阿语系李海鹏助理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座,来自北京大学各院系的4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在讲座中,艾迈勒教授深入探讨了桑给巴尔在“全球60年代”中的角色及其与当时世界多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复杂互动。1962年,桑给巴尔民族党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设立了外国使团办公室,并通过发行杂志《桑给巴尔觉醒》(ZanzibarAwakening)向世界传达其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斗争。该杂志不仅记录了桑给巴尔民族党的历史和斗争,还涉及了妇女在民族斗争中的作用、学生联盟的活动,以及对外部势力干涉的谴责。

 

 

      艾迈勒教授在讲座指出,这一时期的桑给巴尔不仅是全球反殖民运动的一部分,也是南南合作的典范。通过分析杂志《桑给巴尔觉醒》的内容,艾迈勒教授批判性地审视了“全球60年代”作为分析框架的局限性,强调了桑给巴尔与全球南方的跨国网络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如何塑造了桑给巴尔的政治身份和解放运动。此外,讲座揭示了帝国主义国家对反殖民运动的干涉,进而反映出桑给巴尔的解放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支持的同时,也加剧了内部的政治分裂和紧张。

 

 

      在讲座结语部分,艾迈勒教授强调了国家意识与国际意识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了桑给巴尔的历史如何揭示全球南方政治的复杂性。教授最终提出,不仅要认识到“全球60年代”的斗争精神,还要把握全球南方在更长时间维度上的全球化政治历史,以及跨区域联系对内部政治极化的加剧作用。

      这场讲座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理解桑给巴尔在“全球60年代”的历史大背景下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以及其如何在国际和地方层面上塑造了自己的政治命运。通过深入的历史分析,讲座强调了对“全球60年代”概念的重新评估,以及对全球南方历史和政治更全面的理解。

 

 

      讲座分享结束后,付志明、廉超群、李海鹏等专家学者分别就历史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联系和区别、区域间的互动与相互作用等问题与艾迈勒教授交流探讨。同学们也纷纷向教授提问,围绕讲座内容、教授本人的宝贵研究经验等方面向艾迈勒教授请教,并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学研究、中东研究的理解与认识。

 

 

   讲座嘉宾介绍

 


艾迈勒·艾扎尔(Amal Ghazal)

卡塔尔多哈研究生院历史学教授、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
 

      艾迈勒·艾扎尔教授先后获贝鲁特美国大学学士学位及阿尔伯塔大学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多伦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任教于戴尔豪斯大学,担任西蒙·弗雷泽大学穆斯林社会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她的研究聚焦于现代中东史与现代阿拉伯思想史,发表作品涵盖苏菲思想、阿拉伯民族主义、伊巴德派、奴隶制等多个主题。


文、图 / 于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