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学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教学 > 教学 > 研究生教学

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博士)

一、学习年限和培养目标
    学习年限:4 年。提前毕业和延长学习年限参照北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培养目标: 品学兼优,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宽广而深厚的阿拉伯语言文学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础理论和系统而深入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把握本学科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研究水平。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承担并完成较重要的科研课题。熟练掌握阿拉伯语和英语,能用它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二、主要课程:
    语言方向:“当代阿拉伯语言研究”、“阿拉伯语汉语对比研究”、“阿拉伯语汉语翻译研究”、“阿拉伯语修辞研究”、“阿拉伯语语义研究”
    文学方向:“阿拉伯文学及其现状研究”、“阿拉伯诗歌史”、“阿拉伯叙事文学史”、“阿拉伯文论”、“阿拉伯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文化方向:“伊斯兰文化思想史研究”、“近现代阿拉伯社会研究”、“当代中东问题研究”、“近现代伊斯兰思潮研究”、“现代伊斯兰主义运动研究”
    中东研究方向:“中东社会与政治”、“中东当代热点问题研究”、“中国与中东外交”、“中东研究文献选读”

三、学习安排和论文撰写:
    博士生入学的第一、二年按照导师制订的培养计划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写读书报告等一系列学习内容。课程阶段完成后,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工作:1)综合考试;2)开题报告;3)预答辩;4)毕业答辩。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应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

四、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入学考试科目设置
    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
    1)有硕士学位证书;
    2)具有扎实的阿拉伯语基本功,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交际能力;
    3)具有所报考研究方向及相关学科的扎实基础知识;
    4)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5)具有初步研究计划。
    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与录取方式:
    博士入学考试分初试(笔试)和复试(口试)两个阶段进行。
•初试(笔试):
    1)阿拉伯语言学、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历史文化专业的考生,考试科目共3门:一门为英语,两门为专业试卷。专业试卷中一门为统一的专业基础卷“阿拉伯语”(侧重于翻译阅读等应用方面),另一门为历史文化(包括文学)综合卷。
    2)中东研究方向的考生,考试科目共3门:一门为英语或阿拉伯语,两门为专业卷。一门为中东史,另一门为历史文化(包括文学)综合卷。
•复试(口试):初试成绩合格者参加复试。
博士入学考试着重考察学生阿拉伯语书面表达能力、对所报研究方向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博士生导师介绍

谢秩荣,教授,1954年生,1974年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197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其中,1979-1981年在科威特大学文学院进修阿拉伯语言文学,1988年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
主要研究成果:专著:《阿拉伯语修辞新探》,主编:《东方新月论坛》2002、2003;主要论文:《阿拉伯修辞学的产生与发展》、《阿拉伯语修辞与文化》、《阿拉伯语中的语言变异》、《修辞的基本原则》、《修辞活动的心理机制》、《纳吉布•马哈福兹创作道路上的转折——新开罗》、《论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三部曲》。
研究方向: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学。

付志明,教授,1965年生。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学士(1988),硕士(1991)年,博士(2001)。现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任教。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成果:专著《阿拉伯语义研究》及多篇有关阿拉伯语语言学方向的研究文章。
联系方式:aminfu@pku.edu.cn 62751575。
研究方向:1)阿拉伯语言研究;2)汉语阿拉伯语对比研究;3)阿拉伯语方言研究。

林丰民,男,教授,1968年生。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学士(1990),硕士(1992)年,博士(1999)。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中国驻埃及使馆教育专员。讲授过《基础阿拉伯语》、《阿拉伯语翻译教程》、《阿拉伯文学史》和《阿拉伯文学专题讲座》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10余门。主要成果有专著《文化转型中的阿拉伯现代文学》、《为爱而歌: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研究》和《中国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比较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性论文60余篇和学术文章20余篇,翻译有《爱的诗篇》等诗集和小说共5部。主持和参与10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
研究方向:阿拉伯文学、中国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比较研究。

吴冰冰,卡布斯教授,曾赴科威特大学和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进修,2003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东问题、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教什叶派等,已出版专著《什叶派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并发表有关伊朗核问题、伊朗对外关系、伊朗政治体制、沙特外交战略、中阿合作等方面的论文多篇。现任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中国伊朗友好协会理事,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创始成员,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聘为兼职研究员。